加入收藏
深圳PETCT/MR(核磁)检查预约平台
硬“核”技术让病灶无处藏身,还能让您“看着”肿瘤被杀死
2021-01-06

说到“核”,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核武器”“核辐射”,但说起核医学,可能很多人都会陌生,甚至会担心核医学是否存在核辐射。事实上,核医学科作为一门前沿学科,不仅没有“核辐射”,还可以帮助我们一目了然的了解身体的整体状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诊断疾病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的目的。

硬“核”技术让病灶无处藏身,实现治疗 

来自浙江衢州的范先生已经与癌症抗争了40年,他患有嗜铬细胞瘤,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医院做过一次手术,但不幸的是,范先生如今又出现了多发转移瘤,疾病并没有压垮范先生,在曾经做过手术的医院推荐下,范先生怀揣着希望来到了南京市第一医院核医学科。

南京市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艾书跃介绍说,这位患有嗜铬细胞瘤的患者,因为该肿瘤的特殊性,所以一般的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出现显示不明确或者诊断不明确的现象,甚至可能会导致误诊或漏诊。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如今拥有PET-CT、PET-MR显像,同时核医学科利用相应的核素示踪剂来进行肿瘤标记,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对患者的全身进行病灶查找,哪怕病灶再小、隐藏得再深,也能被轻松发现。 

在对该患者进行诊断时,会先使用一种特定的核素标记肿瘤组织,让患者体内的肿瘤组织全部“现出原形”,但核素的作用不止于此,核素标记不仅能用来“追踪”肿瘤,也能用于治疗。“同样的道理,我们用其他的核素来标记受体显像,再把放射性的药物注射到人体内。”艾书跃副主任解释说,这些放射性药物药物会特异性地进入到肿瘤组织里,形成一个内照射,从而对肿瘤进行治疗。

在PET/MR机房内,艾书跃副主任向记者展示了范先生经过治疗后的诊断图像。注射过放射性药物后的患者,在经过ECT检查后,其图像可以显示放射性药物进入到肿瘤组织里面进行内照射后患者肿瘤组织特异性的情况,对肿瘤治疗的监测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艾书跃副主任表示,该患者经过影像学检查后,可以在诊断图像上清楚看到其肿瘤组织的分布:在腹腔内以及后腹膜结构有多灶性的病灶,甚至在腹壁的边缘可以看到腹膜的转移灶。而通过治疗后,在显像中可以发现患者的病灶缩小,同时病灶的数量也明显减少。

艾书跃副主任认为,如今患者通过诊疗一体化的措施,其病灶数量减少、体积缩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一些临床症状。另外,通过诊疗一体化,医生可以对患者今后的治疗形成一个大致的方向,对患者的病情控制更有帮助,也能提高疗效监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