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深圳PETCT/MR(核磁)检查预约平台
新闻热点分类:
全部
默认排序
发布时间
77个结果
  • 哈医大一院获得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PET/MR)的配置许可

    哈医大一院获得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PET/MR)的配置许可

    日前,在国家卫健委颁布的《2019年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名单中,哈医大一院获得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PET/MR)的配置许可,是国家卫健委仅批准的28台PET/MR设备之一。“一体化TOF PET/MR”集分子影像与解剖影像于一体,在肿瘤诊断、心脑系统疾病、新药靶点筛选、干细胞研究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被称为“科技皇冠上的明珠”。据介绍,PETMR设备属于甲类大型医用设备,对医院综合实力要求极严,医院需要在肿瘤、心血管、神经系统具有较高学术地位,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计划,具有较强的人才梯队(相关科室必须是博士点),才能入围评审。在申报过程中,哈医大一院于凯江院长、赵长久书记亲自部署,由核医学科、医务部牵头组织相关科室准备申报。在初审后,赵长久书记亲自带队前往北京进行申报答辩,*终获得黑龙江省的PET/MR配置许可。哈医大一院核医学科主任付鹏介绍,PET/MR的出现是医学提出要看得更早、看得更清、看得更准趋势的产物。“一体化TOF PET/MR”全身检查10分钟内即可完成,药物用量是常规PET/CT的一半甚至更少,具有超高的软组织分辨能力,相对于CT、X线,MR有着更好组织分辨率,可清晰显示人体的组织结构,从分子水平显示疾病的代谢、增殖、乏氧等变化。相较于人们熟知的PET/CT,在诊断肿瘤方面,PET/MR有了重要的提升。由于CT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受到先天的限制,很多时候对肿瘤和毗邻脏器显示不清:比如肺肿瘤伴有肺不张、肿瘤组织引起器官出血坏死等情况下,PET/CT是难以对肿瘤精确定位的,而PET/MR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组织与周围脏器的差别,实现肿瘤的精确定位;众所周知,人体的呼吸、心跳等运动会对影像诊断造成很大干扰,使得PET影像和CT图像匹配不准,而PET/MR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克服了呼吸、心跳的干扰,图像匹配更。由于PET/MR对微小肿瘤病灶的敏感度很高,因此,它可以帮助人们早期诊断肿瘤,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指导肿瘤治疗方案,还能进行疗效监测。此外,PET/MR在评价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心功能、心肌灌注、心肌存活及心肌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还可在早期诊断脑疾病 如脑血管病、痴呆、帕金森病及癫痫等中发挥重要作用。PET/MR中的MR本身无电离辐射,再结合PET的多项技术以减少放射性药物的用量,可以在提高图像质量的同时大大降低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这种低辐射的全身检查有效保护了患者,使得长期随访评估更加可行。除了检查诊断,PET/MR还是一项科研利器,它能在新药研发中可帮助筛选药物作用的靶点,在活体内监测药物代谢途径,极大加快药物的研发速度;在药物滥用成瘾与依赖、抑郁症、药物戒断治疗等复杂领域正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在干细胞治疗研究方面,PET/MR也具有较大的潜力,可实时追踪干细胞移动轨迹、是否存活及是否整合到受体组织。
  • 核医学分会与杂志编委会组织专家撰写的核医学显像与治疗共识

    核医学分会与杂志编委会组织专家撰写的核医学显像与治疗共识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这些病例被证实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引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WHO将这一疾病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1]。数据显示COVID-19传染性较强[2,3]。核医学科核素显像和治疗流程较为复杂、环节较多、工作场所多、工作人员多,对患者的管理更加复杂,对参与整个诊疗过程的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更高。结合核医学影像检查和核素治疗的特点,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与《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核医学诊疗安全防控专家共识(第一版)》(以下简称本共识)。本共识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4]、《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6]、《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核医学影像检查的工作流程及防护建议》[7]等相关内容,并结合了核医学诊疗全流程中可能出现的感染相关问题、SARS-CoV-2的传播途径等。本共识的主要目的是规范核医学医务工作者在COVID-19疫情期间进行诊疗工作时,开展行之有效的安全防控工作,****减少医护人员感染,有效降低诊疗过程中病毒传播的风险,并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本共识适用于COVID-19防控期间及今后遇到类似呼吸道传染病时参考应用。一、 COVID-19简介1.SARS-CoV-2的病原学特点。冠状病毒可分为α、β、γ和δ,其中SARS-CoV-2属于β属,在全基因组水平上与蝙蝠冠状病毒有96%的同一性[8,9]。多数冠状病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SARS-CoV-2可引起肺炎、甚至重症肺炎,且传染性强。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 30 min可以灭活病毒,大部分消毒剂(包括75%乙醇、含氯消毒剂等)可有效灭活病毒,但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应避免使用含氯己定的消毒剂[2]。2.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主要是SARS-CoV-2感染的患者(包括无症状感染者),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4]。3.COVID-19的临床特点。患者潜伏期为1~14 d,多为3~7 d;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轻症患者仅表现为低热、乏力等。重症患者多在发病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4]。4.COVID-19的诊断[4]。(1)疑似病例。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①实时荧光RT-PCR检测SARS-CoV-2核酸阳性;②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SARS-CoV-2高度同源。二、核医学科工作目标与防控原则在保证质量完成核医学诊疗工作的同时,COVID-19疫情期间核医学诊疗的工作目标:实现工作人员"零感染"、防止病患之间的交叉感染。在核医学诊疗工作中,预防和控制SARS-CoV-2感染的总原则:控制传染来源、切断传播途径、规范防控措施、加强环境消毒。1.控制传染来源。需迅速甄别具有潜在风险患者、疑似和确诊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单独特殊管理。2.切断传播途径。SARS-CoV-2主要经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医患双方均需佩戴口罩,加强手卫生。SARS-CoV-2存在气溶胶、消化道和排泄物等方式传播的潜在危险,需对污染区域的空气、体液、排泄物等做好消毒。3.规范防控措施。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6]正确使用防控用品,做到规范防控,以避免感染。4.加强环境消毒。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区域、设施等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清除并破坏病毒生长环境。三、核医学诊疗过程中患者的甄别分组及诊疗防控建议1.患者甄别分组。在诊疗过程中核实患者信息、做好患者甄别非常重要。可以根据患者的旅居史、接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核酸检测等[4],将患者划分为普通患者组、潜在风险组、疑似COVID-19或确诊COVID-19组(图1)。对于在患者甄别中**发现的疑似COVID-19,应即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2.核医学诊疗防控建议。(1)核医学影像检查。甄别患者后,对于疑似和确诊患者,如仅为普通核医学检查,建议尽量延期和劝返,以治疗COVID-19为主,待疾病痊愈及疫情控制后择期检查。如疑似和确诊患者急诊或诊疗中必须进行核医学显像检查,则根据项目合理安排前来候诊时间,疑似或确诊患者尽量安排在每日*后进行检查,并注意合理安排患者数量和检查时间间隔。疫情期间,对上述不同组别的患者,建议核医学影像检查顺序为普通组、潜在风险组,*后为疑似和确诊组。检查过程中,尽量确保各组患者之间不交叉,每例患者间保持一定距离。(2)核素治疗。对于普通组患者,可按期给予核素治疗,但仍要注意个人防护,住院期间接受任何检查、治疗时均应佩戴口罩。对于潜在风险组患者,可以进行核素治疗。除单人单间进行治疗外,禁止患者进入治疗病房的公共区域。治疗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有无不明原因的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立即按隔离病房要求处理,并进行血常规、肺部CT、核酸检测等相关检查,及时请感染科进行院内会诊。对于疑似和确诊患者,建议暂缓核素治疗,恢复常规用药,转入有隔离和救治能力的定点医院或隔离病房,先进行COVID-19的诊治。在疫情期间对上述不同组别的患者,建议住院均采用单人单间治疗,以****避免院内交叉感染。(3)体外分析。参照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发布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专家共识》[10]实施。四、核医学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一)医务人员的防护级别与要求除常规的辐射防护外,对于不同分组患者,接触患者的所有医护人员依据防护级别采用不同防护要求。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进行疑似或确诊COVID-19患者的垃圾处理的卫生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建议进行二级防护。医护人员防护要求的具体内容见表1。(二)防护中的注意事项1.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关键的3个要点:正确佩戴口罩、认真做好手卫生、规范做好个人防护。(1)从事诊疗活动期间均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正确佩戴医用口罩。佩戴医用口罩的方法参考《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11]。(2)每次接触患者后立即进行手清洗或消毒:参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12];手清洗严格进行六步洗手法;手消毒用快速手消毒剂(新洁尔灭醇、75%酒精、复配消毒剂等)揉搓1~3 min。(3)二级和三级防护时,严格按照流程穿脱个人防护装备,方法参考《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中的《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5]。2.避免交叉感染。(1)禁止在污染区摘掉口罩,禁止将污染区工作服、工作帽带入清洁区。(2)禁止穿着个人防护装备离开污染区,以避免各个分区的交叉感染。(3)医务人员接触疑似或确诊的患者和患者物品后,在进行消毒处理前,不能接触仪器键盘和其他清洁物品,以防止污染范围扩大。(4)建议医护人员与疑似或确诊患者在诊疗中遵守双通道流程。(5)每个岗位工作人员应在各自岗位处,避免相互走动和交谈。五、核医学诊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要求1.患者及陪诊人员需提供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影像诊断、血液检查及核酸或基因检测等信息,不得隐瞒病史。2.影像检查时,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不建议陪诊;如病情需要,每例患者限1位陪同家属,儿童或行动不便者至多2位家属陪同,以减少不必要的陪伴。3.患者及陪诊人员在诊疗期间全程佩戴口罩,听从医务人员安排。4.所有患者及陪诊人员均需接受体温监测。5.保持候诊患者间的安全距离,至少1 m间隔。6.对于必须进行核医学检查的疑似或确诊患者,安排在单独房间候诊,禁止患者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到处走动。7.嘱患者及陪诊人员不要随地吐痰,水杯及其他生活垃圾统一放入指定垃圾桶中。8.核素治疗患者单人单间入住,严禁相互串访;不得在病房公共区域逗留和聚集;不得外出;住院期间严禁探视和陪护。六、核医学诊疗工作流程中的防护管理核医学影像检查流程图见图2A,其涉及程序较多,耗时较长,医、技、护均有可能接触患者。核素治疗患者流程图见图2B,部分流程(如预约、接诊、注射显像剂或给予治疗核素、显像检查等)与核医学影像检查有相似性,也存在疫情期间防护管理的特殊性。核医学影像检查涉及的相关场所见图3。污染区和清洁区应明确划分,污染区所有用品不应带入清洁区,或经消毒处理后带入清洁区。1.预约。(1)需要对普通患者、潜在风险患者、疑似或确诊COIVD-19患者等进行甄别,并按照不同患者类别错时安排诊疗时间。(2)注意控制患者数量和检查时间间隔。(3)在病情允许条件下,不建议陪诊;如果病情需要,每例患者限1位陪同家属,儿童或行动不便者至多2位家属陪同。(4)嘱患者及陪同家属均需佩戴口罩。2.接诊及问诊。(1)再次对患者类别进一步甄别。(2)为患者及陪同人员测量体温。(3)接诊和问诊人员与患者保持适当距离;每次接诊1例患者和(或)其家属。(4)为疑似或确诊的COVID-19患者安排单独的候诊室,要求患者在整个检查期间均停留在指定的诊室或区域内,不能到处走动,避免与其他检查者交叉。(5)加强医患沟通和患者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以保障诊疗顺利实施。(6)接待患者后,及时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台面进行消毒。3.注射显像剂(给予治疗核素)。(1)注射和口服给药时做到一人一巾一带或一人一杯。(2)每注射或给药1例患者完毕,进行下一例患者前,需进行手卫生消毒。(3)患者使用的输液器、注射器、棉签、敷贴,严格规定回收专用容器并集中毁形。(4)PET检查测定血糖后,及时对血糖仪进行表面消毒。(5)操作结束,对操作台面、使用器械进行表面消毒,对注射室及患者候检室空气进行消毒。4.显像检查中的扫描操作。(1)患者扫描前应用一次性鞋套;扫描床上铺一次性垫单。(2)在完成上一个受检者之后、下一个受检者之前,更换扫描床上的一次性垫单。对受检者接触过区域,如扫描床、PET/MR中的表面线圈进行消毒(消毒的方法见第七部分)。(3)扫描技师应确认并嘱患者扫描全程佩戴口罩,以防止飞沫进入仪器探测器和机房空气中。如果是PET/MR扫描,特别是头颈部PET/MR扫描,应注意口罩是否存在金属丝;如果有,应将口罩内金属丝取出,或更换无金属丝口罩。(4)扫描过程中,扫描技师如果发现口罩、护目镜、手套、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且进行洗手和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5.核素治疗患者住院期间特殊防护管理。(1)严格对住院患者进行筛查,严禁收治疑似和确诊COVID-19患者。对于疑似和确诊COVID-19患者,嘱其恢复常规治疗,转入有隔离和救治能力的定点医院或隔离病房进行COVID-19的诊治。(2)所有住院患者(或法定监护人)均须如实填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告知承诺书》。(3)监测体温:体温计采取一人一体温表,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并记录。(4)治疗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明原因的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一旦出现上述临床症状,立即按隔离病房要求处理,并进行血常规、肺部CT、核酸检测等相关检查,及时请感染科或呼吸科进行院内会诊。(5)住院期间加强患者宣教,特别增加COVID-19相关自我防护知识宣教。(6)医院统一配餐和配药;医护人员安排取餐及取药顺序,每次仅限1人。(7)建议加强应用电子信息化管理患者和预先告知说明,尽量减少医护人员与患者的直接接触。(8)疑似或确诊COVID-19患者转科或转院时,按《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中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由医院感染办公室派专人对其接触环境进行终末消毒[5]。七、核医学诊疗结束后的防护管理参考《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中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5]、《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13],并结合核医学仪器特点进行相关建议。消毒过程中严格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的清洁设备,严禁混用。1.显像仪器的消毒。为了防止SARS-CoV-2在机器表面的附着或是在扫描间空气中的存在,机器应进行消毒。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4],建议采用软布蘸取75%乙醇擦拭设备表面,自然晾干。擦拭机器的位置为暴露于空气中的设备表面,特别消毒与受检者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如扫描床、呼吸绑带、探测器表面及PET/MR线圈等。对于电子线路接口,也会有空气的暴露,如PET/MR中表面线圈接口,由于有电子电路针脚或针孔,建议使用设备推荐专用套装擦拭消毒,自然晾干。不得使用喷雾剂来消毒医疗设备,以免消毒剂渗入设备内部,引起短路或腐蚀。2.影像检查场所的消毒。(1)如果有条件,机房内可放置移动式空气消毒机,以杀灭空气中的病毒。但注意PET/MR机房由于强磁场的存在,禁止放置,可以将空气消毒机放置在设备间空调的入口处,因为PET/MR设备间和扫描间的空气是内循环的,但应保证空气中湿度维持在要求湿度以内,一般不高于60%。(2)扫描间和操作间地面也需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扫描间和操作间推荐使用1 000 mg/L含氯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清除污染物后再消毒。遇到污染时随时消毒。3.核素治疗病房的终末消毒。(1)地表、物表的清洁与消毒。①地面、物表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②当地面、物表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采用2 000 mg/L含氯消毒液作用30 min消毒。(2)室内空气的清洁与消毒。①使用过氧化氢空气消毒机,消毒前关好门窗,采用3%过氧化氢溶液按照20~30 ml/m3的用量加入到机器中进行喷雾消毒。②用时30~60 min,消毒完毕,打开门窗彻底通风。(3)病房的终末消毒注意事项。①消毒人员也应做好相应防护。②根据污染情况,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③终末消毒时,首先应消毒一条通向被消毒场所环境的通道。④室内消毒顺序应按先外后内、先上后下,先清洁房间内污染严重的场所,依次对门、地面、家具、墙壁等进行物体擦拭消毒。⑤呼吸道传染病重点做好空气消毒(关闭门窗密闭消毒),消毒后及时通风。4.其他可能污染区域的消毒。(1)卫生间按规定每日用配制好的84消毒液消毒2次。(2)患者就诊期间可能接触到扶手、水龙头等地方可应用84消毒液消毒。5.废弃物的处理。(1)患者所有的废弃物应当视为感染性医疗废物,严格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管理[14,15]。感染性医疗废物同时具有放射性时,需同时参照《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16]。(2)做完检查后,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应直接丢弃于医疗废物桶内,要求双层封扎、标识清楚、密闭转运。执笔专家:兰晓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科);高再荣(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杨志(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核医学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审稿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安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科);丁虹(《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编辑部);黄钢(上海健康医学院分子影像平台);李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李思进(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李亚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石洪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汪静(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核医学科);王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核医学科);徐白萱(解放军总医院核医学科);张永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科)编写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安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科);蔡海东(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高再荣(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科);黄中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核医学科);霍力(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核医学分子靶向诊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兰晓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科);雷霄(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核医学科);楼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核医学科);陆克义(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吕中伟(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马云川(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核医学科);牛娜(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核医学分子靶向诊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石洪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王春梅(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王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核医学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雪梅(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修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杨志(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核医学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永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科)
  • PETCT检查出来是​惰性淋巴瘤,是否可以治愈?

    PETCT检查出来是​惰性淋巴瘤,是否可以治愈?

    很多做完PETCT检查的病友都迫切的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也想知道。于是,做了一点研究,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搞清楚这个问题,然后再和大家分享成果。但是,这个问题实在太过复杂,简单的几段文字根本描述不清楚,而且可能完全不具有说服力,所以,我想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分阶段的讨论几个相关的话题,期望*后能够水到渠成的得出问题的答案。作为这个系列的第一篇,我想先谈谈治愈的问题。“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Dr. Edward Trudeau(1848-1915),一位**的美国医生,特鲁多结核病疗养院的创始人。他本人也是结核病病人,*终还是死于结核病。这是他的一句名言,据传被铭刻在他位于纽约东北部撒拉纳克湖畔的墓碑上。不过,据我考证,他的墓碑上并没有这句话,但是他的头像的确出现在美国邮政局发行的纪念邮票上。而他的名言,多年来像一盏明灯,让在黑暗中挣扎、挫败中彷徨、努力中迷失的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在治愈、帮助和安慰之间不断的寻找着微妙而脆弱的平衡。图一:特鲁多医生平淡无奇的墓碑图二:特鲁多医生的纪念邮票而作为病人来说,我们*关心的,不是“安慰”,甚至不是“帮助”,而是“治愈”。特鲁多医生的时代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大部分结核病现在已经可以治愈,如果生活在当今时代,他的名言也许会改为:to cure often, to relieve sometimes,但是,全球每年仍有200多万人死于结核病,“治愈”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对于淋巴瘤来说,也是一样,尽管在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淋巴瘤病人*终会输掉这场战斗。但是在每一场战斗真正打响之前,每一个人都应该是有机会取胜的,必须要有这样的信念和决心,而现今社会上一些世俗的、愚昧的观点,往往让将要走上战场的淋巴瘤战士们彷徨、疑虑,以至于未战先败。在这里,我要一一驳斥这些观点:观点一:任何癌症都是无法治愈的,只能延长生存期,*终都会复发不用说,正是由于这种观点的存在,造成了社会上对癌症病人公开和半公开的偏见,仿佛一旦得上这种病,一辈子就完了;仿佛得上这种病,是病人自己的错。我不想费口舌去举例证明有多少人被治愈了,每个人可能都见到过身边的例子。我要说的是,每一个健康人,每天体内都会制造大约3000个癌细胞,虽然绝大部分情况下,这些癌细胞都不会发展成为危及生命的癌症,但是风险是时时存在的。事实上由于其它一些威胁生命的疾病逐渐得到控制而带来的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每个人*终患上癌症的机会都增大了,在人的正常寿命周期内,男性大约有一半会*终患上癌症,女性大约有三分之一*终会患上癌症,所以,当你到处宣传癌症无法治愈的时候,其实也是在给自己挖一个很大的坑!所以每当遇到这种人,我就想起周星驰的话:“大家看到啦?这个家伙没事就长篇大论婆婆妈妈叽叽歪歪,就好象整天有一只苍蝇,嗡…… 所以呢,我就抓住苍蝇挤破它的肚皮把它的肠子扯出来再用它的肠子勒住他的脖子用力一拉,呵--!整条舌头都伸出来啦!我再手起刀落哗--!整个世界清净了。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我要杀他……”图三:手起刀落,整个世界就清净了!观点二:淋巴瘤不能通过放化疗治愈,放化疗会加速死亡这种观点隐含的意思是说,除了放化疗之外,还有更高明的手段治疗淋巴瘤。事实上,人类对包括淋巴瘤在内的恶性疾病的认识经历了很长、很曲折的阶段。可能每个人都听说过西方医学的鼻祖、希腊医生希波拉底,特别是大名鼎鼎的希波拉底誓言,据说每个医生入行前都要按照这个誓言宣誓的。这虽然不是事实,但是也从侧面说明这个人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牛”。他认为,人的健康与疾病取决于体内的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液体的平衡。后来罗马医生盖伦(另一位大牛)把希波拉底的理论又推进了一步,认为癌症的产生是由于黑胆汁淤积不化(与中医的“气滞血瘀”的学说不谋而合)而造成的。在此之后的几千年里,西医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是不治疗,或者放血,结果可想而知,血都快放光了,黑胆汁还是没见到。期间也不免有一些大胆而且富有想象力的医生尝试其它一些手段,比如用烧红的烙铁去烫,用硫酸去烧,用“偏方”去治,包括野猪的牙、狐狸的肺、螃蟹的眼睛、乌龟的肝,甚至山羊的粪,还有白珊瑚粉、铅块等无机物以及可以让人吃了以后狂泻不止的草药等,当然还有“圣水”。可惜全无效果。直到后来现代解剖学的出现,才彻底否则了黑胆汁的假说,医生们开始光明正大的用手术来解决问题,终结了之前那一段荒谬的历史。对于淋巴瘤来说,有效治疗手段则出现的更晚。1943年12月2日夜,一艘携带100吨芥子气的美国军用货船被德国空军击沉,芥子气喷到亚得里亚海巴里港,酿成一次毒气泄漏事件,史称“巴里灾难”。之后被派去调查的美国化武专家亚历山大中校发现受害者都存在严重的骨髓抑制的情况,他猜测芥子气可以让一些分裂快的细胞停止分裂,因此可以用于抑制癌细胞。根据他的理论,科学家们开始用氮芥在动物身上做实验,后来美国胸科大夫古斯塔夫给一位非霍奇金患者注射了氮芥,结果观察到淋巴瘤的显著减小,虽然效果只持续了几周,病人后来又回来再次接受注射,但是化疗在淋巴瘤治疗中的有效性算是被确认了!到后来,随着化疗方案 MOMP的出现,霍奇金淋巴瘤的完全缓解率由0%增长到80%,而ABVD方案的出现以及放疗巩固的应用,使得霍奇金淋巴瘤的完全缓解率上升到接近90%。从1970年代起到现在,相当多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仍然健在,霍奇金淋巴瘤从过去的绝症,成为第一个被化疗治愈的恶性肿瘤。而在非霍奇金方面,生存率也因化疗的出现而出现了根本性的提高。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SEER数据库的统计资料,在2005年到2011年之间,美国非霍奇金患者的5年生存率是70%!图四: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SEER数据库统计的非霍奇金患者5年生存率这一切,都是通过化疗这个“偏方”实现的!观点三:5年生存率不等于治愈率,迟早还会复发这个观点前半部分并没有错。因为有些恶性肿瘤在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后还可以复发,所以肿瘤科医生几乎从来不用治愈这个词。女排名将陈招娣曾于1998年因直肠癌接受手术,结果15年后复发了,英年早逝。她有家族遗传的因素,情况比较特殊,但是癌症确实是非常难缠的疾病,复发是一个切实存在的风险。肿瘤学上把5年生存率叫做临床治愈率,这并不是医生对他的病人是否治愈完全没有信心,而是1)绝大部分类型癌症患者过了5年之后就不会复发了2)医生不可能随访病人一辈子,而现代医学非常严谨,没有亲眼观察到的东西就是不能随便乱说。所以,当有人说他们村的老中医治愈了多少多少癌症病人的时候,你可以多问一句:治愈几年了?对于淋巴瘤这种容易复发,而生存期又较长的疾病,医生们其实更愿意用中位生存期来证明治疗的效果。比如,*近国际上一项大样本的研究说,边缘区淋巴瘤的中位生存期达到了19年,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果有100位边缘区淋巴瘤的病人,经过治疗后,到了第19年末,还有50人健在。这里面讲的生存期是总生存期,也就是说,其它任何死亡原因也包括在内的。比如说第50位患者,本来已经缓解19年了,平时活的好好的,结果有一天出门不小心摔个跟头摔死了,结果他的医生接到通知:你的第50位病人挂了,你统计的中位生存期停止在了第19年。他的医生心里是极其崩溃的:您就不能走路小心点,再坚持个两三年?那样中位生存期不就到了20年以上了吗?图五:医生接到通知时的表情这里,还要强调的一点就是:你在各种资料和网上查到的中位生存期,其实都比实际情况要低,换句话说就是你得到的信息至少已经过期了5到10年!自己想想就明白了,医生写论文报告治疗结果的时候,至少对他的病人已经观察随访了5到10年,那么这批病人用的是5到10年前的治疗方案和药物,在此期间,有多少新药出现?有多少治疗理念上的改进?有多少医疗技术上的提高?这些,都会体现到未来论文中所报告的生存期数据中,你也许就属于那一小部分因为各种改进和提高而获益的人!举例说,*近看到一篇文章说发生大细胞转化的滤泡性淋巴瘤的中位生存期已经达到5年,而不久前在各种文献中查到的数据还说是一到两年,再早些的文献中说是6个月到一年!再回到复发的话题。前一段时间在国外的网站上看到一位脾淋巴瘤患者讲他和医生的对话,他一直在纠结复发的问题,结果医生说:你已经60多岁了,也许80岁时因为其它原因去见上帝了,可能那时你体内有一些淋巴瘤细胞,Do you really care? 你真的会很在意吗?!
  • 一体化PET/MR给神经疾病诊断 带来哪里进步和突破

    一体化PET/MR给神经疾病诊断 带来哪里进步和突破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主任卢洁教授就脑血管影像学上的热点话题,接受了专访。访谈要点如下:1、神经系统磁共振新技术功能磁共振可以看到脑内一些活动的情况,比如人在运动的时候,是哪个脑区控制的,或者在做一个记忆任务的时候,哪个脑区来负责。如果疾病的状态下,可能是这些脑区或者脑网络有破坏。看血流灌注、扩散成像,再进一步可以看到纤维束,可以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比如患者脑梗死之后纤维束破坏了,然后看康复的情况;或者是肿瘤周围纤维束有破坏,那影像上可以直接看出来,这样在术中就可以避免损伤纤维束。这是DTI技术,都是需要做后处理才能看到。2、PET-MR一体化PET-MR目前是较前沿的影像设备,是在现有的70厘米大孔径磁共振基础上安装PET探测器,实现一次扫描就既有PET的成像,又有磁共振的图像。宣武医院是以神经疾病诊疗为特色的,比如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等患者,需要做磁共振检查,但如果是早期诊断的话,就必须要用PET的成像,就是分子成像来早期诊断,需要一些特异性的探针。之前如果没有PET-MR,病人就要做一次磁共振,然后再去PET中心再做一次PET。现在有了PET-MR,两个检查就做一次就都有了。既能通过磁共振看到结构的、功能的改变,也能通过PET看到分子成像上的改变,这两个信息就可以综合起来,进行更好的诊断。比如老年痴呆病理改变是淀粉样蛋白沉积,或者Tau蛋白沉积,这就是分子成像,要用特异性探针,比如我们现在做的这种针对淀粉样蛋白沉积的18F-AV45示踪剂,就能看到这个。但是判断看到沉积部位在哪里,就需要通过磁共振从结构上来看,综合来诊断。还有一些癫痫患者,有些在磁共振上是能看到的,比如说海马硬化的这些病人,可能外科就直接做手术了。但还有一些磁共振上看不到特别明显的病灶,或者是特别细微的改变,没办法来明确,但又是癫痫反复发作,这些叫磁共振阴性癫痫患者,药物没法控制,需要做手术。术前必须要明确病灶,所以这时候可以做一个PET检查,能发现发作期间的低代谢,但还是要做解剖定位。现在PET-MR同步之后,病人就做一次检查,既看到了代谢减低的病灶部位,那么看到磁共振上的定位。基本上阴性患者90%都能在PET上看到低代谢。如果PET和MR分开做,那后处理的时间就会比较长,另外毕竟不是同时扫描的,所以在图像配准上有可能会有一些误差。我们是2015年装的GE在中国的第一台PET-MR,然后我们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做了60多例,之后的2015年12月,CFDA批准其在国内上市。今年1月份我们又装了一台国产的联影PET-MR。我们也出了学术书籍、专家共识的步伐,就是希望就大家能把这个设备用好,因为PET-MR在国际上也是刚刚起步,国内目前装机的也很少。受访者简介卢洁,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主任、核医学科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核医学系常务副主任,磁共振成像脑信息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自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百”层次人才、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主要学术任职有:北京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放射学专委会青委副主委、北京神经科学会青委会副主委、中国女医师协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卫健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针灸学会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学组委员等。担任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常务编委、NeurosciBiobehav Rev、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等杂志审稿专家。
  • 安徽首台PET/MR获批落户安医大一附院 可实现对癫痫等提前诊断

    安徽首台PET/MR获批落户安医大一附院 可实现对癫痫等提前诊断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名单,安医大一附院成为省内获得 PET/MR 配置许可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据悉,PET/MR 是由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PET)和磁共振成像(MR)融合而成的分子影像设备。PET/MR 技术实现了放射学从单模态向多模态、多参数检查技术的演变,也实现了从 " 分体式 " 检查向 " 一体化 " 检查的演化。与传统检查手段相比,PET-MR 的显著优势在于大幅度降低了对人体的电离辐射。由于磁共振成像(MR)对人体无 X 线辐射伤害,PET / MR 产生的电离辐射比 PET/CT 减少了 70%。因此,这一技术对辐射敏感的科室,如儿科等,更为适用。此外,PET-MR 还具有同步采集、定位更准、消除运动伪影及高软组织对比度等优势,一次检查可将人体组织的精细形态结构、细胞代谢和功能、疾病的分子表型等信息融为一体,为受检者提供全面的诊断报告。目前,PET/MR 在肿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诊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能够使脑肿瘤、上腹部肿瘤、盆腔肿瘤、儿科肿瘤、心脏功能评估、骨和软组织等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更好,并实现对早老性痴呆、癫痫、帕金森氏病和功能性脑病等本身没有明显结构改变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提前诊断。
  • 高端体检中PET/MR的检查流程是什么样的?

    高端体检中PET/MR的检查流程是什么样的?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始创于1920年,是一家综合性三甲医院。在影像检查设备上中心配备了PET/MR、PET/CT、Flash双源螺旋CT等一系列高端影像诊断设备。其中,PET/MR是在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上较为有效的医学影像设备之一。PET/MR将两次检查——正电子扫描(PET)和磁极共振照影术(MR),合并为一次,可缩短检查时间,同时获取全身MR和PET数据,是医学成像领域的飞跃,为诊断和了解疾病开启了新的大门。它在临床医学的应用主要集中于恶性肿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三大领域。但你知道做PET/MR检前、检中、检后都有哪些注意事项吗?今天,51petmr小编就为您来个大揭秘!检查前:1. 请您务必提前2-3天预约,并在检查当日携带好身份证及各类病史资料(包括病史记录、康复有关情况、病理结果、血液指标、放疗及化疗治疗摘要、影像学检查资料,如CT、MRI、ECT等,如系住院患者还需携带住院病历),按预约时间到中心前台办理。2. 受检者或家属应主动向接诊医务人员说明实情以及治疗情况,如近期内进行过肠胃等造影剂检查或穿刺活检,需特别说明,以便合理安排检查时间。3. 检查前24小时禁酒、禁做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检查前6小时禁食、禁含糖饮料,检查前2小时禁输葡萄糖注射液,否则将影响成像和诊断结果。检查时:1. 在您到达中心后,导诊人员会根据您的预约信息,指引您到前台进行登记,填写申请单。2. 在您进行PET/MR检查之前,请认真阅读知情同意书中的注意事项并确认无误。3. 护士会为您测量身高、体重、空腹血糖,如您带有以往病历资料或检查报告,请一并交由医生,医生将结合您的情况,为本次检查做充分的指导,并制定个性化的扫描方案,整个检查时间为2小时左右。4. 为使检查更为舒适便利,请您需要更换专属检查服,并将随身携带的物品放入更衣柜内,贵重物品可交与陪同人员。5. 在PET/MR检查前,需进行特殊部位的加扫项目。6. 加扫后,护士会为您注射造影剂,注射后请喝1-2杯水,请在检前休息室等候40分钟左右,等候期间请减少说话与走动,安静休息等待检查。7. 检查前,医生会再次确认您的信息,请确保您未携带任何金属物品,如硬币、手机、手表、眼镜、项链、义齿、义眼、纽扣、助听器、磁卡等。8. 检查前,技师会教给您“吸气-呼气-屏气”的方法,请注意在检查时按照提示进行相应的吸气、呼气、屏气。9. 检查时,要保持呼吸平稳,切忌检查期间咳嗽和进行吞咽运动。检查后:1.检查结束后请在检后休息室休息等待。根据诊断需要,可能对受检者进行延迟扫描。因此,请您耐心等待医生通知后方离开。      2.检查后,我们会为您提供营养餐,请您在用餐后,从检后专用通道离开。      3.检查结束后,请尽量多饮水或牛奶,以利于造影剂的代谢并排出体外。     4.建议在检查完后6小时内,不要接触孕妇和婴幼儿。     5.如您有任何问题或特殊情况,请主动向中心的医务人员说明,医务人员将尽快为您作妥善安排,并对检查注意事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